暑期开启,公司结合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公司师生响应号召,积极组织调研队伍,踊跃奔赴基层。7月15日,公司组织的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星光实践队来到贞丰县开展关于布依族小打音乐的调查。
到达县城后,星光实践队来到双峰街道纳马村,与当地非遗传承人王丽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到布依族小打音乐主要使用箫筒、牛角胡、月琴、瓷碗等乐器。每逢休闲娱乐、红白喜事都会演奏,具有浓厚的地方乡土风味。
为探寻布依族民族文化根脉,7月16日,实践队深入贞丰县小花江村、必克村,实地调研布依族非遗八音坐唱和小打音乐,在音符流转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上午10点,实践队抵达小花江村,当地乐队以一曲欢快的贵州小打乐热情相迎。随后,《迎客调》《感谢调》《过街调》《大开门》《小开门》等经典曲目在古榕树下接连奏响,旋律或轻快或悠扬。村民们逐曲讲解背后的文化含义——《迎客调》传递待客热情,《过街调》再现节庆游行热闹场景,让队员们在聆听中读懂布依族的生活智慧。队员们还细致记录了不同曲目中的器乐搭配,直观感受音乐形式的丰富性。
调研间隙,实践队参观了村内红色基地,在史料文献与实物展品中,聆听当地村民讲述抗战时期发生在小花江村的张爱萍将军的英雄故事,深入了解布依族群众支援抗战的红色历史,感悟民族精神与革命情怀的深度交融。
下午3点,实践队来到必克村,当地歌师傅们现场演绎八音坐唱与贵州小打音乐,通过对比演奏与细致讲解,清晰呈现两种音乐形式的异同,让队员们对布依族音乐体系有了更系统的认知。访谈中,歌师傅们还与实践队员们畅谈布依族“浪哨情歌”的游玩流程,讲述浪哨中生动的趣事。
7月17日,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星光实践队走进贞丰县长田镇瓦广村郎所组,开展民俗文化实地调研活动,近距离感受贞丰布依族八音坐唱及小打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与价值。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直观感受到当地传承人对民俗音乐的深厚情感与高度重视。在传承人家中,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挂满墙面,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到布依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浓厚氛围。
贞丰县非遗中心刘忠平主任围绕婚俗礼仪、场景化演奏、节日仪式及传承与现状四个维度,为实践队详细解读了八音坐唱和小打音乐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仪式流程中,音乐应用贯穿始终,如订婚队伍传唱的歌谣、接亲环节的唢呐演奏,均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寓意;地域差异性显著,北盘江地区长田镇一带较少使用长号,而中部及下江地区的白层、鲁贡、沙坪、鲁容等乡镇则普遍运用;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出门调、进门调、送客调等曲调因场景而异,各有讲究;文化传承兼具活态性,小打音乐等娱乐形式与祭祀仪式至今仍在延续。同时,刘忠平主任也提及《过街调》等传统元素濒临消失的现状,凸显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随后,当地传承人现场演绎了布依族婚俗中的唢呐曲目,生动展现了接亲与送亲过程中的丰富曲调。其中,接亲环节包含约人调、出走调、出寨调、过寨调、过街调、进寨调等12种曲调,送亲环节则有梳妆调、离娘调、哭嫁调、送客调等七种曲调,每一曲调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与情感表达。队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到布依族婚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此次调研不仅让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星光实践队对贞丰布依族八音坐唱和小打音乐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收集了珍贵影像。